为庆祝学校60华诞,10月29日至11月5日,我校特举办“校庆60周年学术讲座”活动。应我校科技处、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北京大学张锐教授、清华大学马新东教授、中科院潘卫东教授、军科院李栋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刘一平教授、山东省社科联学术部曲艺部长等一行3人、山东省科技情报院王坚教授、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孙晋海教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李华东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曹莉教授、齐鲁医院张志勉教授、上海健康医学院蔡明博士以及上海体育学院娄淑杰教授、周成林教授、王茹教授等十八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莅临我校进行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 10月29日,娄淑杰教授、蔡明教授、刘一平教授、李华东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运动与脑健康”、“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再起航”、“全生命周期的血管健康维护的思考”、“常见运动创伤的康复与治疗” 的精彩学术报告。 娄淑杰教授——运动与脑健康 娄淑杰教授在讲座中对目前运动与脑健康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运动可以促进脑的神经再生,改善人脑的认知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促进帕金森病的行为恢复,防止脑衰老。同时娄教授阐述了生命早期的运动对于脑发育乃至以后整个生命过程中脑健康的影响,并对目前国际最前沿的理念作了详细的介绍。 蔡明博士——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再起航 蔡明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山东体育学院所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培养方式,以及自己在山东体育学院时所习得良好的科研方式和学习习惯,从自身之后的求学历程和访学经历上来阐述如何加强自己的知识科研素养的方式,并讲述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所积累的的宝贵经验、科研方法、科研思路。 刘一平教授——全生命周期的血管健康维护的思考 刘一平教授就全生命周期血管的研究背景、血管疾病、如何促进血管健康、血管健康综合评估与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精彩讲解。交流探讨了血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胰岛素抵抗;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促进模式;血管健康综合评估与干预;血管疾病干预方法等相关问题。 李华东教授——常见运动创伤的康复与治疗 李华东教授讲座中就什么是运动创伤、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竞技体育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常见中医治疗方法、一般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娄淑杰:教授,中国生理学会会员,运动生理生化学会会员。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国内外重点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蔡明:博士,从事研究方向: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间歇性低氧及中高强度间歇运动的康复干预。发表SCI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4篇。 刘一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科学学院实验科研中心主任,福建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内外重点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十余项。 李华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山东省重点学科推拿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国内外重点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推拿古代文献研究》等多部著作。
10月30日,周成林教授和王坚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社会科学研究理念、思路与方法”和“科技情报与体育科研”的精彩学术报告。 周成林教授——社会科学研究理念、思路与方法 周成林教授从社会科学研究理念入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理念包括的内容,对如何提出研究选题并发挥专业所长提出看法,他指出,在选题时将当前的社会关注问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发挥专业所长。同时周教授对社会科学研究思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主要包括应用对策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 王坚教授——科技情报与体育科研 王坚教授在讲座中对在大数据的时代在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情报应用、体育企业中竞争情报应用、体育院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三方面对体育竞争情报研究现状进行了讲述,探讨了其学科理论,提出了基于引文分析的高校学科竞争情报服务、基于专利分析的企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与基于体育科技查新的竞争情报服务等三种体育科技竞争情报服务的模式。又对科研问题的发现、科研情报的获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阐述。
周成林: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6年度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坚:教授,从事科技情报30余年,参与山东省重大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制定,承担国家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一项,获华东地区及山东省科技奖励10多项,发表情报研究方面论文20多篇。
10月31日,山东省社科联曲艺教授等人、张志勉教授、曹莉教授、孙晋海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社科未来发展方向及奖励申报细则讲解”、“健康是保障,运动是良医”、“儒家养生思想探骊”、“基于智慧健身的青少年运动坚持促进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 曲艺部长等一行3人——社科未来发展方向及奖励申报细则讲解 曲艺部长等人用扎实的理论对目前如何合理的寻求社科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申报细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曲教授指出从选题上要响应国家发展需要、社会关注热点,要重视自身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且具有重要性、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在申报时要合理的审读专家意见,修正并修改相关事宜,最后曲教授从申报条件和流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张志勉教授——健康是保障,运动是良医 张志勉教授在讲座中对运动可改善身体健康进行了阐述。张教授指出运动有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延缓或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独立生活能力,减少老年人摔倒或因摔倒而受伤的风险等作用,最后张教授对常见的慢性病及运动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学。 曹莉教授——儒家养生思想探骊 曹莉教授就儒学养生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从儒学养生思想的源与流、以养气为健身要务、以“仁者寿”为理论导向、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来阐述了儒家养生思想,并分析了儒道养生思想的价值,最后曹教授对儒家养生思想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和儒学养生思想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述。 孙晋海教授——基于智慧健身的青少年运动坚持促进研究 孙晋海教授运用扎实的理论对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智能制造与越来越多的行业交叉融合产生新的产业、智能制造与健身产业碰撞产生了新的业态——智慧健身产业进行了阐述。以山东大学智慧健身实验室为实例,就如何运用体育数据来促进运动坚持、如何运用智慧产品促进全民健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张志勉:教授。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学信息研究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会长,任《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等杂志编委。 曹莉:教授,博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第6届委员会委员,出版专属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孙继海: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会议评审、科技部“科技东奥”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
11月1日,任海教授、张锐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基于‘身体素养’的当代体育发展”和“寻找大学体育的魅力”的精彩学术报告。 任海教授——基于“身体素养”的当代体育发展 任海教授在讲座中提及身体素养是近年来在国际体育界流行并具有重大影响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旨在解决因身体活动缺失带来的日趋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体育融入生活,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任教授进一步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身体活动缺失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张锐教授——寻找大学体育的魅力 张锐教授在讲座中就国家层面的体育战略、高校层面的体育实践以及个人层面的体育创新三方面进行了讲解。他指出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的重要性,同时从学科、学术、课程创新方面对高校层面的体育实践的开展进行了阐述:
任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并兼任该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主编及作为作者完成多部著作,主持参与国家级、部委级和横向合作课题多项。 张锐:教授,北京大学教育部书记,国家社科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发表CSSCI论文17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课题、国家“九五”规划课题、“十五”重点规划课题等多项。
11月2日,马新东教授、潘卫东教授、李栋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有效性研究”、“国自然申报书实例讲解”、“大数据时代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知识挖掘”的精彩学术报告。 马新东教授——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有效性研究 马新东教授在讲座中用扎实的理论对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运用科学健康的方式来干预中国大学生体质做出了详细阐述,马教授对 “高校体育教学要素/干预对学生体质的相关影响研究”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评价研究”等研究内容进行了讲解,并对扩大研究的群体面,增加研究的年龄层,注重各阶段体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研究,注重学生体质发展的全方位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潘卫东教授——国自然申报书实例讲解 潘卫东教授在讲座中从国自然申报的申报研究内容要明确、研究目标的层次感及专家评审的审核重点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如何更好的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何正确对待同行评议反馈意见,并且对如何细致分析评审人所作的评审意见、认真从各个方面进行修改、找出更好的选题方面切入点、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前期工作基础、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科学问题和科学假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李栋教授——大数据时代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知识挖掘 李栋教授在讲座中讲到,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研究变得更加广泛而深入,同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蛋白质之间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间调控网络,包括遗传调控途径、新陈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途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马新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体育部书记。全国体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协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协会体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8部,任Journal Of Eastern Sports等国外期刊编委。 潘卫东: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申请或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李栋:教授,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大数据蛋白质组学库的建立,蛋白质组学的医学应用等方面,参与开发GOfact、PRINCESS,SLIPPER、Batman-TCM、UbiBrowser等多种生物资讯检索网站。国内外重点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11月5日,王茹教授作了题为“低氧训练一直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改善肝脏脂代谢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 王茹教授——低氧训练一直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改善肝脏脂代谢研究 王茹教授在讲座中简要介绍了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能量代谢中的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影响。王教授从高原环境对食欲影响这一研究背景出发,提出低氧暴露与能量平衡的问题,通过实验人体及动物实验验证,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代谢调控的关系。
王茹: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院长,上海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内外重点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已获知识产权17项。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此次校庆60周年学术讲座活动,不仅鼓舞了学生们学习、科研的热情,而且为我校教师就如何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拓展了视野,开拓了新的思想道路。同时,在讲座期间,我校师生与来访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使我校师生受益匪浅。期待我校今后能与相关专家学者继续保持紧密联系,推动学术及科研项目合作的开展。 我校运动与健康学院、体育社会科学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的教师、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