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体情
  • 师恩难忘(文/宋琪鹏)
  • 来源: 更新时间:2018-03-21 点击数:次 字体:[ ]
  • ​                       师恩难忘——致我的老师毛德伟教授

      第一次见到毛老师,是在2006年的夏天。那时候,他刚在从香港中文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回到体育学院教书,而我,就是他带的第一个硕士生。那次见面是在文化东路的校区,见面之后毛老师送给我一个拉杆箱,挺沉的,得有二三十斤。打开一看,是打印好的文献,已经按照内容归好类,全都是用英文写的。毛老师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些文献全都看完之后,你就能入门了。

      那些文献折磨了我大约一年。作为一名体育特长生,在体育学院上学却需要阅读几百篇英文的生物力学文献,想想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一篇文献我读了整整一个月,里面密密麻麻得标注了不懂的单词。毛老师说,你不用碰到每个不认识的词都查字典,如果不是关键词语,就放过去,多碰到几回你就明白它的意思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一年之后我就真的能理解绝大部分的文献内容了,理解英文甚至像理解母语一样精准。

      折磨我的除了文献,还有统计学,科研中最难理解的就是统计方法部分。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性方差分析、事后检验、交互反应,这些现在如数家珍的概念,在当时看来就像天书一般。毛老师说,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里面,最关键的就是统计方法。它不仅是分析数据的手段,更是连接论文各章节的纽带。只有深刻理解了统计方法,才能清晰把握研究的脉络。一篇论文投稿出去,如果被评价内容有误,还可以修改补救,但如果统计方法错误,就只能被拒稿了。

      为了让我学会统计学,毛老师把我送到他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去上统计课。对于这一安排我是窃喜的,以为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出去玩,地点还是繁华的香港。到了中文大学,发现现实与想象差异巨大。那里的人每天上午九点上班,一直工作到凌晨十二点半。之后,我们四五个人需要穿过村庄回到宿舍,路上还会见到蛇和豪猪。中文大学的日子枯燥且辛苦,就连午饭时间,讨论的都是文章和科研。我感觉那里的人平时没有娱乐,没有家人,甚至没有生活,整日只与实验和数据为伴。毛老师说,他在中文大学的五年,是最痛苦的五年。他此生都不想再回到那里,不想重温那份苦,他说科研的代价其实异常沉重。

      我所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关于小学生背书包的。那时候在我的认知中,觉得做科研应该是件高大上的事情,研究的内容也应该是高端议题,而那时我研究的内容是书包重量对儿童步态的影响,一个过于通俗的题目。看出了我对选题的不满,毛老师说,科研的根本是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对生物力学学科来说,只要研究结果对于大众有借鉴意义,就是好的议题。果然,实验完成后,我使用这个实验的数据发表了我自己撰写的第一篇SCI收录论文,杂志的审稿人给出的第一条评价,就是这篇文章指出了过重的书包对儿童身体的伤害,具有现实意义。

      我的硕士论文是测量儿童的脚型,为制造儿童鞋提供数据参考。那时候我国大多数儿童鞋是通过缩小成年人鞋楦设计的,而实际上儿童和成年人在脚型上并不是成比例缩小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儿童的三维脚型参数进行大规模的测量调查。我在硕士期间总共测量了5000名中小学生的脚型,并且要对数据进行耗时耗力的分析。看到很多同学并不费力就可以顺利毕业,而我要在保证每天工作8小时的条件下,两年才可以完成论文,心中其实是不平衡的。毛老师说,人生没有白吃的苦,自己的付出总会在将来某一天得到回报。

      参加工作几年之后,毛老师告诉我说他开始带博士了,我欣然报考。复习了三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当时心里五味杂陈,因为我从来不是一名学习优等生,高中时为了有学上,跑去练短跑。本想着能有本科念就已经很幸运,谁想跟随毛老师一直念到了博士。接到通知书的时候我到操场上跑了很多圈,想通过这种方式向中学时候的自己致敬。之后去致谢毛老师,毛老师说,博士跟硕士大不一样,在自己的小领域,不会再有人从前面带路,你需要自己去寻找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努力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

      付出真的会有回报。由于毛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我从接触科研的最开始,读的就全是世界各国生物力学大家撰写的科研文献,构建的是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掌握的是合理精妙的统计方法,书写的是凝练地道的科研英文。我熟知SCI论文的写作技巧,对本专业的国际动态一清二楚,对小领域的国际期刊了然于心。博士生活仿佛是为我量身打造,我完全不用像我的同学那样痛苦煎熬。一般来说,SCI论文就是博士生的噩梦,因为其需要跳出国内的圈子,将研究放到国际舞台上去评审和发表。我的同学们需要恶补的种种知识,其实就是毛老师在硕士期间对我的谆谆教导。

     我读博期间发表了8篇SCI论文,成为了学校第一个提前一年毕业的博士生。毕业后,又顺利评上副高,并开始自己带硕士。这时,距离毛老师把我带上科研之路,已经过去了12年,这是一个完整的地支轮回。我在想,当我的学生来见我时,我是不是也应该准备一个拉杆箱,盛满文献给他。我要学着毛老师的方式,用最客观的数据对待科研,用最诚挚的付出对待学生。毛老师对我的恩情,我无以回报,唯有将他教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一代代书写和传承下去。

    作者:宋祺鹏,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